
如何與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的界限?
更新于 2017-01-20 ? | 瀏覽次數(shù) 0
很多時候一提到家庭界限這個問題,有的朋友會非常有心理壓力。他們會說:
可我很愛我的父母;
父母是我最親的人;
戀人可以再找,父母是一輩子的;
……
這樣的表達透露出一個觀點,就是說認為與原生家庭建立合理界限,意味著對家人的背叛和傷害。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誤會。某種程度上講,把家庭界限等同于不孝,反而給我們做到成熟有效的孝順帶來很大的阻礙。因為它無形中把家人和親密關(guān)系中的另一半兒放到了對立面上。
我們平時也會聽到一些言論,暗示我們?nèi)绻c父母講分寸,就等于有隔閡。比如,有的媽媽看到兒子對媳婦兒很體貼,會帶著醋意說:
真是娶了媳婦兒忘了娘?。?/span>
看到女兒維護女婿,就講:
真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,胳膊肘往外拐??!
子女聽了這樣的話可能會想:
我還沒怎么樣父母都已經(jīng)這么難過了;我要真和他們講分寸,不知道他們會多傷心呢!
其實愛子女不等于可以隨心所欲干預(yù)他們的生活,孝順父母也不等于要接受他們的過度介入。清晰的家庭界限,本質(zhì)上是用一種成熟的心態(tài)來愛護所愛的人,包括親密關(guān)系中的對方和彼此的父母家人。
我們反復(fù)強調(diào)合理界限的重要性,大家一定要記住合理兩個字。我們并不是鼓勵大家和父母越疏遠越好;也不是說越疏遠,親密關(guān)系就能發(fā)展得越好。
相反,與家人有合理界限的成年子女更可能和父母有成熟度更高的親近;這種親近不是干涉、勉強對方按自己的意愿生活,而是尊重、支持對方以及對方的選擇。
有的朋友在維護家庭界限的操作上存在一些問題。比如對家人的過度介入先一味忍耐,忍到忍不住時,就與父母產(chǎn)生激烈的對抗和沖突;過后看到父母很傷心,又很自責,繼而恢復(fù)到對家人的過度介入忍耐縱容的狀態(tài),甚至遷怒于親密關(guān)系中的對方,怪對方影響了自己和家人間的感情。
其實過分的疏遠或忍耐,都恰好是彼此間的關(guān)系缺乏分寸的表現(xiàn)。實際上,與原生家庭界限明晰的夫妻可能經(jīng)常接受父母合情合理的意見,但在需要說“不”時,不會覺得因為不知如何拒絕而勉強接受。
被動地由父母左右夫妻間的內(nèi)務(wù),是界限不明的表現(xiàn);而有選擇地邀請家人參與夫妻倆一致認為適合他們參與的事務(wù),可以算是彼此之間界限得當?shù)谋憩F(xiàn)。
在我們的文化里,情感關(guān)系的親密度常常表現(xiàn)為彼此聯(lián)系的緊密度,對父母的孝順又在很大程度上強調(diào)“順”。什么叫順呢?有的朋友理解為父母怎么說,我就怎么做;既然他們?yōu)槲覀兏冻隽四敲炊啵部傁M覀兒?,那凡事聽父母的話好像就是對養(yǎng)育之恩的一種回報。
在這樣的心態(tài)下,當我們想到要與原生家庭間有界限,往往有很強的罪惡感,覺得好像是在預(yù)謀一件大逆不道的事兒,心里負擔非常重。
回想我們小時候,可能會覺得成天纏在父母身邊最踏實、有安全感。我們可能會不想去上學,擔心他們把我們送到學校,就不再來接我們了。
而愛我們的父母,不管心里有多么不忍,會明白我們到了該上學的年紀,不能再總守在自己身邊。因此不管我們哭鬧得多厲害,都會堅持讓我們上學。
等我們成長到有能力組建自己的家庭時,應(yīng)該也要有相應(yīng)的成熟度來堅持做一些不容易、卻必要的決定。其中就包括建立和維護與原生家庭間的分寸。
你要明白,合理的家庭界限不僅是為了給你的親密關(guān)系以成長的空間,也是對父母成熟、理智的愛護和孝順。
我們??吹竭@樣的例子:夫妻鬧矛盾,其中一方在氣頭上向家人傾訴、抱怨。而我們在氣頭上對事件的看法和敘述往往比較片面,讓聽者以為總之都是對方不好。
心疼我們的父母只接收到單方面的信息,很容易焦灼、武斷地對對方做出一個負面的判斷,比如覺得媳婦兒不賢惠,或者覺得女兒跟著女婿很委屈。
過幾天,夫妻倆和好如初了,而被牽扯進來的父母卻還在受著這種擔憂的折磨,心疼自家兒女遇人不淑。
我們把家人卷入親密關(guān)系內(nèi)部的矛盾,往往是因為與親密關(guān)系中對方的矛盾讓我們焦慮而無法自我平復(fù),于是不由自主通過拉進第三方來求得情緒上的暫時排解。這樣的出發(fā)點雖然不是主觀惡意,卻是自私自我的,很容易無形中給父母造成很大的心理負擔甚至是傷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