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,壹心理想跟你聊聊“親密有間”的愛。
這幾年,身邊很多朋友陸陸續(xù)續(xù)結了婚。
每當我在朋友圈看到他們分享的紅本本,讀她們的結婚感言,總會被那種“執(zhí)子之手,與子偕老”的愿望所觸動。
然而,聊起婚后生活,發(fā)現(xiàn)好多人活得都很累:
“他每天只顧著打游戲,一回家就抱著手機玩,我和他越來越?jīng)]話聊了?!?/span>
“她總是讓我陪她,我工作已經(jīng)很累了,為什么不能給我一點獨處空間?”
“不管我做什么,Ta總是處處挑我毛病,我覺得自己一無是處?!?/span>
……
我不禁好奇,那些婚姻長久幸福的人,是怎么經(jīng)營婚姻的?直到我了解日本一對“最甜蜜老夫婦”的故事。
在日本的春日井市,有一間田園木屋。
房前屋后,有櫻桃、草莓、梅子、柚子等果樹,有白菜、茄子、黃瓜、西紅柿等蔬菜,一共種了180 棵樹,50多種水果、70多種蔬菜……
這是90歲的修一和87歲的英子的家。

△ 種了40年的櫻桃樹,結滿了果實
修一是日本建筑師,大學教授。英子是一名普通的家庭主婦。
結婚65年,倆人幾乎沒有吵過架、紅過臉。
他們每天種菜、施肥、挖土豆、挖竹筍、摘櫻桃、做飯……生活平淡瑣碎。

△ 英子奶奶開心地摘下黃瓜
導演伏原健之三顧茅廬,才獲準把他們的日常生活拍成紀錄片——《人生果實》。
在豆瓣,近3萬人打出9.6的高分。評論區(qū)里反復出現(xiàn)一句話:這,就是我向往的婚姻生活啊。不少人以為,他們的婚姻這么幸福,一定是有很多共同點吧?事實上,兩人完全性格迥異。修一和英子的故事,或許能讓你知道,最好的婚姻狀態(tài)是什么。
修一最愛吃土豆,而英子最討厭吃土豆,卻變著花樣做各種有土豆的菜給他吃。修一愛吃傳統(tǒng)日式早餐,英子卻愛吃西式早餐。
修一吃日式海苔米飯,她吃西式面包抹自制果醬,各自都吃到自己喜歡的早餐。英子說:“我做飯的最大心愿,就是聽到他說‘好吃’”。修一每次吃到英子做的飯菜,都會即時夸贊說:真好吃。其實,英子剛結婚時并不會做家務,做的飯菜也不好吃,但每次修一都會默默吃干凈,從來不會抱怨她不會做飯。修一做事縝密,喜歡整理,所有東西都按照色彩、大小分類,放在固定位置。把家里收拾得干凈利落,井井有條。而英子做事不夠細心,記性不好,比如忘記關煤氣,忘記關水龍頭。英子感嘆道:“修一從來沒有干涉過我的自由,現(xiàn)在回想起來,我想做什么,他都由著我。這,很難得?!?/strong>他們都能做到不勉強對方,是因為他們都知道彼此身上都有讓人不爽的點。但沒關系啊,我允許你有缺點,尊重你的不完美。我們有商有量,能改則改,不能改的,我理解你,努力去適應你。《親密關系》中提到,我們之所以會愛上一個人,因為我們開始和維持一段親密關系背后的動機,是為了滿足我們未被滿足的需求,陪伴、照顧、了解、支持、接受、撫摸和相擁而眠……一旦發(fā)現(xiàn)伴侶無法滿足自己了,就想通過權力斗爭“控制”伴侶,把Ta“改造”成我們期待的模樣。
如此,才不會因為婚后才發(fā)現(xiàn)這個人渾身都是毛病時,憂傷得抓耳撓心。
好的婚姻,伴侶永遠是彼此最好的戰(zhàn)友,在彼此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上,永遠挺你到底。婚前,英子是有200年歷史的清酒釀造廠的獨生女。而修一是個窮小子,穿著麻布做的皺皺巴巴的褲子,草鞋。突然有一天,那時月薪4萬日元的修一,對英子說想買一艘帆船。英子雖然知道這很艱難,卻“很平靜地覺得,得想想辦法”。為了解決錢不夠的問題,她瞞著修一去典當行,典當了自己所有的和服。修一在面對工作和生活的重大決策時,也時常征求英子的意見:“這么做你覺得可以嗎?”在那個年代,英子從小接受的教育是,女孩子要時刻微笑,努力工作,照顧家庭。直到和修一結婚,她才能暢所欲言。因為每次不管她想做什么,修一就會說:“當然好,聽起來很棒”。所以,她做了很多自己想做的事情,不去工作,選擇做家庭主婦,學習烹飪和研究美食,享受照顧修一的快樂。婚姻不是他們人生的全部,而是各自有自己的事業(yè),愛好,理想,在這樣彼此支持的關系里,雙方都活出了自我。一段親密關系的真正目的,不是給予和接受彼此的愛,而是是讓你踏上尋找真正自己的旅程,讓你知道,你自己就是一直以來所尋找的愛。
修一和英子維護彼此私人空間的方式很特別——寫留言板。家里和菜園的每個角落,處處都是修一做的黃色留言板。不管發(fā)生什么,他們從不互相責備。英子常忘記關水龍頭,修一看到了,就會在留言板寫上:“水都沒關上,上哪兒去了?”低矮的樹枝上寫著:“請注意!會疼哦!”,提醒英子小心別碰到頭。修一和英子的留言板交流方式,避免了正面沖突,把不滿寫出來,給彼此面對和消化問題的時間和空間,緩和情緒。私人空間,容納著我們各自的工作圈、朋友圈、愛好圈,也容納著我們的不滿、憤怒、羞愧、內疚、驕傲等情緒。所以,修一不擅闖英子的廚房,干涉她的烹飪。修一每天要寫10封信維持和朋友的聯(lián)系,英子也從不打擾他。在私人空間里,我們既能做自己喜歡的事,消化自己的情緒,也能給予和感受到對方的理解和接納。人只有擁有屬于自己的空間,才能進行內在的整合,讓自己成為一個更穩(wěn)定、統(tǒng)一、完整的人,從而擁有一個自己的獨一無二的內在世界。要時刻黏在一起,發(fā)了瘋似的索取對方的愛,總想依賴、占有,把對方變成自己取樂的所有物,把彼此的心理空間逼到角落里,令人窒息,心理距離也越來越遠。正如英國心理學家溫尼科特所說:完美的相處關系,是“窩在愛人的懷里孤獨”。就算靜靜地躺在你的懷里,我也覺得很安全,自在,無拘無束。這是兩人相處、信任的最高境界,也是和伴侶相處的最佳狀態(tài)。不把婚姻當作人生的全部,我們在彼此的支持下更好地找尋自我。不把全部的情感依賴在對方身上,允許彼此有自己的私人空間。希望每個人都能經(jīng)營好自己的愛情和婚姻。